|
寄題滁州豐樂亭 / 作者:梅堯臣 |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窮源,林外留車馬。
一徑穿筱深,蔽日復瀟灑。
行盡逢泓澄,翠影如可瀉。
云樹陰其旁,造物將有假。
引水開石池,結宇覆碧瓦。
乃知愛玩心,朝夕未忍舍。
近移溪上石,怪古蒼蘚惹。
芍藥廣陵來,山卉雜夭冶。
春禽時相鳴,賓從不應寡。
欲問淮南趣,還思洛陽社。
勝事已不辜,吟觴無倦把。
|
|
寄題滁州豐樂亭解釋: 詩詞:《寄題滁州豐樂亭》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窮源,林外留車馬。
一徑穿筱深,蔽日復瀟灑。
行盡逢泓澄,翠影如可瀉。
云樹陰其旁,造物將有假。
引水開石池,結宇覆碧瓦。
乃知愛玩心,朝夕未忍舍。
近移溪上石,怪古蒼蘚惹。
芍藥廣陵來,山卉雜夭冶。
春禽時相鳴,賓從不應寡。
欲問淮南趣,還思洛陽社。
勝事已不辜,吟觴無倦把。
中文譯文:
泠泠幽谷中流淌著清澈的泉水,就在青峰下。
使君離開了源頭的窮困,車馬停留在林外。
一條小徑穿越深深的竹林,遮蔽了陽光,又顯得自在瀟灑。
一路行來,遇到了清澈見底的泓澄,如同碧翠的倒影能夠流瀉出來。
云彩和樹木的陰影一起陪伴著,仿佛造物主有意為之。
引水而開辟出的石頭池塘,覆蓋著藍色的琉璃瓦。
從這里可以知道作者鐘情于游玩之心,晨昏都不舍得離開。
最近把溪邊的石頭搬到了這里,奇怪的古老蒼蘚引起了注意。
廣陵的芍藥,各種山野的花草在這里繁盛而奪目。
春天的鳥兒時常相互鳴叫,賓客從來不覺得寂寞。
欲問淮南的風土人情,又思念起洛陽的友人。
這些美好的事物都不辜負了期待,悠然地吟唱著酒杯,毫不疲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寄題滁州豐樂亭》。詩人以滁州豐樂亭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美麗的景象。詩中充滿了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游玩心境的表達。
詩人通過描寫幽谷中的泉水、青峰、竹林、泓澄等景物,展現了一幅寧靜而優美的自然畫面。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泉水的清澈、竹林的幽深、泓澄的寧靜,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詩中的云樹陰影、石池和花草等元素,傳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對造物主的崇敬。作者認為這些景物背后的安排和組合是有意而為的,暗示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游玩的向往和對友情的思念。他表達了對淮南地區的風土人情的好奇,同時又懷念起洛陽的友人。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描繪細膩而富有意境的景色,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惜。
這首詩以其清新的描寫、優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稱。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他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游玩心境的追求。整首詩以恬靜、舒適的語調,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美好而寧靜的世界,讓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同時,詩人在描繪景物的同時,也透露出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悟。他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貴,以及對美好事物的享受和對人生的熱愛。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細膩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繪、優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美好的境界。它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追求、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人生的熱愛,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舒適和滿足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