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暝 / 作者:梅堯臣 |
杳杳鍾初發,昏昏戶閉時。
巢禽投樹盡,疲馬入城遲。
醉唱眠茅屋,曉光透槿籬。
荷鋤休帶月,亭長豎毛眉。
|
|
暝解釋: 《暝》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杳杳鍾初發,
昏昏戶閉時。
巢禽投樹盡,
疲馬入城遲。
醉唱眠茅屋,
曉光透槿籬。
荷鋤休帶月,
亭長豎毛眉。
詩意:
這首詩以黃昏時分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隱逸的田園景象。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繁忙都市生活的厭倦和追求寧靜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黃昏時分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詳細的解析:
1."杳杳鍾初發":杳杳,意為遙遠;鍾初發,指太陽剛剛下山。這句描繪了太陽下山時的景象,遠處的鐘聲初發,意味著一天的結束和黃昏的來臨。
2."昏昏戶閉時":昏昏,意為昏暗;戶閉,指人們關閉家門。詩人通過描寫黃昏時家門關閉的場景,表達了繁忙城市生活的結束,人們歸于安靜和休憩的狀態。
3."巢禽投樹盡":巢禽,指鳥類;投樹,指鳥類歸巢休息。這句表達了鳥類歸巢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寧靜和安詳。
4."疲馬入城遲":疲馬,指疲憊的馬匹;入城遲,指馬匹遲遲回到城市。這句描繪了一天勞累的馬匹回到城市的情景,以及城市生活的喧囂與疲憊。
5."醉唱眠茅屋":醉唱,指陶醉地唱歌;眠茅屋,指在茅屋中入眠。這句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態,他在茅屋中陶醉地唱歌,并享受著寧靜的夜晚。
6."曉光透槿籬":曉光,指清晨的光線;透槿籬,指透過紫藤籬笆。這句描繪了清晨的景象,陽光透過籬笆的縫隙照射進來,給人一種清新而明亮的感覺。
7."荷鋤休帶月":荷鋤,指手持鋤頭;休帶,指不帶。這句表達了詩人在清晨勞作時,不再帶著月亮,意味著夜晚已過去,迎來新的一天。
8."亭長豎毛眉":亭長,指庭院中的亭子;豎毛眉,指修剪整齊的眉毛。這句描繪了庭院中的亭子,亭長的眉毛修剪整齊,展現了整個景象的秩序和美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繁忙都市生活的厭倦。詩中運用簡練的語言,營造出一幅靜謐而美麗的田園畫面,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恢弘。同時,詩人的內心情感也透過文字流露出來,詩意深遠,引發讀者對于生活與自然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