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韻和王幾道涂次杏花有感 / 作者:梅堯臣 |
馬上逢丹杏,芳條拂眼過。
可憐荒徑少,不道故園多。
艷萼黏紅蠟,僊葩縐薄羅。
客心知易感,路遠奈愁何。
|
|
依韻和王幾道涂次杏花有感解釋: 詩詞:《依韻和王幾道涂次杏花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馬上逢丹杏,芳條拂眼過。
可憐荒徑少,不道故園多。
艷萼黏紅蠟,僊葩縐薄羅。
客心知易感,路遠奈愁何。
中文譯文:
在馬上遇到了紅色的杏花,芳香的枝條掠過眼前。
可憐的是,這荒涼的小徑很少,而故園的景物卻不在身邊。
鮮艷的花萼上粘著紅蠟,嬌美的花朵縐著薄羅綢緞。
作為客人,心知感情易生,長途旅行,愁苦何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寫給王幾道涂次杏花的作品。詩人在馬上遇到了紅色的杏花,芳香的枝條拂過眼前,勾起了他的思緒。詩人看到荒涼的小徑很少,反而不見故園的景色,感到無比惋惜。
詩中描繪了杏花的美麗,艷萼上粘著紅蠟,花朵嬌美如仙子的臉蛋,縐著薄羅綢緞,如同仙子的衣裙。這些形象描繪使詩中的杏花更加生動鮮明。
詩末,詩人以客人的身份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作為客人,他知道自己的感情容易產生波動,而長途旅行的路途遙遠,使他的憂愁無處可解。
整首詩以描寫杏花為主題,通過對杏花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憂愁之感。同時,詩中的杏花形象也與詩人的感情相互映襯,增添了詩意的層次。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家園的眷戀以及旅途中的孤寂和憂愁,以杏花為媒介,表達了人情世態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