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舌 / 作者:梅堯臣 |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
蒼毛無文章,尖啄苦騰說。
曉升高高樹,百鳥言漏泄。
只未學鳳皇,有亦學不徹。
傷哉古辯士,往往遭車裂。
|
|
百舌解釋: 詩詞:《百舌》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代
一冬常噤默,
乘春何多舌。
蒼毛無文章,
尖啄苦騰說。
曉升高高樹,
百鳥言漏泄。
只未學鳳皇,
有亦學不徹。
傷哉古辯士,
往往遭車裂。
中文譯文:
一個冬天常常默不作聲,
到了春天何止是喋喋不休。
那些蒼鳥羽毛沒有文章才能,
卻尖啄著辛酸的話吵個不停。
清晨升起的高高樹上,
百鳥的言辭漏泄出來。
即使有些也想學習鳳皇,
卻無法完全理解其真義。
古代的辯論士真是可悲,
往往最終遭受車裂的懲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鳥語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言辭紛繁、辯論之風盛行的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對冬天和春天的對比,以及蒼鳥和鳳皇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對于言辭喧囂和辯論過度的反思。
在詩中,冬天代表了寂靜與沉默,而春天則象征著歡騰與喧囂。作者用蒼鳥來比喻那些沒有真正才情卻喋喋不休的人,他們像是尖嘴利嘴的鳥兒,滿口苦澀的說辭卻缺乏真正的內涵和技藝。
詩中的百鳥言漏泄一句,意味著眾多的言辭流傳出來,但卻缺乏深度和準確性。雖然有些人也想學習鳳皇,但他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髓。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于古代辯論士的懷念和悲嘆,他們曾經為了辯論而奮斗,卻往往遭受懲罰,甚至以車裂之刑殞命。這可以被視為對于辯論過度和爭論之害的警示。
整首詩通過對于言辭紛繁和辯論過度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深度思考和真正才情的珍視,以及對于辯論之風帶來的傷害的憂慮。它呼喚人們應當注重內涵和真實的表達,而非單純追求辯論的繁華和喧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