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李密學寄御棗一篋 / 作者:梅堯臣 |
沛譙有鉅棗,味甘蜜相差。
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
嘗貢趨國門,豈及貧儒家。
今見待士意,下異廬仝茶。
食之無厭飫,詠德曾未涯。
|
|
亳州李密學寄御棗一篋解釋: 《亳州李密學寄御棗一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沛譙有巨大的棗子,味道甜美,與蜜相差無幾。
它的顏色鮮紅如君心,體積龐大如王瓜。
曾經被貢送到國門,怎能與貧窮的儒家相比呢。
如今見到待士的態度,下令在廬山上采摘同樣的茶。
食用它無法滿足,歌頌美德也從未有盡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亳州的李密學寄送給御棗一篋的情景。詩中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了棗子的特點和作者對待士的態度。
首先,作者通過描寫棗子的味道和外觀,將其與蜜做了相近的比較,突出了其甜美和巨大的特點。棗子的鮮紅色象征著君心的純正,而龐大的體積則顯示出其宏大的氣魄。
其次,作者以自己的身份為背景,對比了貢送棗子的場景與貧窮的儒家之間的差別。貢送棗子是富貴人家的行為,而貧窮的儒家則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這里反映了社會等級和經濟差距的存在。
最后,作者描述了自己見到待士的態度,下令在廬山上采摘同樣的茶。這里的待士指的是有志于學問的士人,作者可能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士人的關懷和尊重,以及對他們追求德行和美德的支持和鼓勵。
整首詩詞通過對棗子和待士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品德高尚的追求和對士人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等級和貧富差距對于個人命運和社會地位的影響。詩中的意象和對比都很鮮明,語言簡練明快,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