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 / 作者:蘇軾 |
丑石寒松未易親,聊將短曲調長人。
乘軒故自非明眼,終日僛僛舞爂薪。
|
|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解釋: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丑石寒松未易親,
聊將短曲調長人。
乘軒故自非明眼,
終日僛僛舞爂薪。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在李伯時畫的《趙景仁琴鶴圖》前所感受到的情景。丑石和寒松是指畫中的自然景觀,蘇軾覺得它們并不容易親近,難以理解。他用簡短的曲調來調動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夠超越常人。然而,他坐在畫軒之中,由于自己的視力問題,無法看清畫作的細節,只能一整天地默默坐在那里,心中感慨萬千。
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蘇軾對藝術的熱愛和對自身局限的思考。詩中的丑石和寒松象征著藝術作品中的深邃和高傲,它們的內涵和意義并不容易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接近。蘇軾希望通過自己的創作和表達,能夠超越常人,達到更高的境界。
然而,詩中的"乘軒故自非明眼"揭示了蘇軾自身的局限。他坐在畫軒之中,但由于視力問題,無法真正看清畫作的細節,只能模糊地感受整體的氛圍。這種局限使得他感到無奈和失落,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心中對藝術的渴望和思考卻一直存在。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創作超越常人,但自身的局限讓他感到困惑和無力。這種對藝術的追求和對自身限制的反思在詩中交織在一起,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