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三層瀑 / 作者:梅堯臣 |
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
|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三層瀑解釋: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三層瀑》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頭出飛瀑,
落落鳴寒玉。
再落至山腰,
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
僧房架刳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中瀑布的景象。瀑布從山頂垂瀉而下,水流如飛,濺起的水花清脆地響著,宛如冰玉一般。瀑布再次落至山腰,又三次落至山腳。詩人想要引這瀑布的水,煮茶泡酒,為春山增添一份生氣。僧房中搭起竹竿,準備引水之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中瀑布的景色,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壯美景觀。詩人通過描寫瀑布的跌宕起伏,展示了瀑布的雄壯氣勢和水勢的強大。瀑布的聲音在山間回蕩,如同玉石相擊,形象地表現(xiàn)了瀑布的清脆聲響。詩中的"飛瀑"一詞生動地描繪了水流的奔騰,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
詩人通過表達自己想要引用瀑布水的愿望,展示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將瀑布的水用于煮茶泡酒,不僅是為了增添春山的生氣,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利用。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抓住了瀑布的特點和美感,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變幻。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使人們感受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與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