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陽謝公祈雨 / 作者:梅堯臣 |
云龍本職雨,不雨其失職。
萬草欲焚如,千疇幾赭色。
刺史為民憂,侵晨車競飭。
朅來欵宮祠,豈不念黍稷。
{上雨下奄}靄隨輪軒,滂沱遍畛域。
孰謂云龍愚,能成仁惠德。
濯濯群物新,蔥蔥眾苗殖。
莫比邵父渠,初慚用人力。
|
|
南陽謝公祈雨解釋: 《南陽謝公祈雨》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詞描述了南陽地區長期干旱,人們焦急地期待雨水的到來,并祈求南陽地區的守護神“云龍”能降雨滋潤大地。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云龍本職雨,不雨其失職。
萬草欲焚如,千疇幾赭色。
刺史為民憂,侵晨車競飭。
朅來欵宮祠,豈不念黍稷。
{上雨下奄}靄隨輪軒,滂沱遍畛域。
孰謂云龍愚,能成仁惠德。
濯濯群物新,蔥蔥眾苗殖。
莫比邵父渠,初慚用人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南陽地區長時間干旱的擔憂和期待雨水的渴望。他認為云龍作為降雨的神明,如果不及時降雨,就會違背自己的本職責任。詩中描繪了干旱的景象,草木枯焦,土地干裂,給人一種萬物焚燒的感覺。刺史為了民眾的困擾而憂心忡忡,一大早就趕去祭祀宮廟,希望神明能關懷黍稷(古代祭祀中的重要農作物)。隨著車輪轉動,天空開始陰云密布,雨水傾瀉而下,遍布整個南陽地區。作者認為云龍并非愚蠢,而是有智慧,能夠施展仁慈和恩德。雨水的降臨使得大地煥發出新的生機,作物蓬勃生長。最后,作者提到邵父渠,表示自己初時過于依賴人力灌溉,感到慚愧。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干旱和期待雨水的心情為主題,通過描繪干旱的景象和人們的焦慮,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依賴和對神明的祈求。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比喻和修辭手法,如“萬草欲焚如”、“千疇幾赭色”,形象地描繪了草木的干枯和土地的裂縫。刺史的憂慮和早起祭祀的場景,展現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守護神的虔誠。詩的結尾,作者通過描寫雨水的降臨和大地的新生,表達了對云龍智慧和仁慈的贊美。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深的感動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