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寒溪草 / 作者:梅堯臣 |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陰托乳魚,水底抽新萌。
康樂池上詠,獨與春夢成。
|
|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寒溪草解釋: 詩詞:《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寒溪草》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寒溪草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陰托乳魚,水底抽新萌。
康樂池上詠,獨與春夢成。
中文譯文:
擬寫水西寺東峰亭九首之一·寒溪草
湛藍的顏色可染,想辨明卻不知其名。
根系在陰涼下,像乳魚一樣,水底抽出新的嫩芽。
在康樂池上吟唱,獨自與春夢一同實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是他在擬寫《水西寺東峰亭九詠》時的其中一首,題為《寒溪草》。
詩中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感受。詩人以寒溪草為主題,用簡潔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寒溪草的特點和生長情況。詩中的“青青色堪染”形容了寒溪草翠綠的顏色,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然而,詩人卻表示“欲辨不知名”,意味著他對這種寒溪草并不熟悉,無法準確地辨認其名稱。
接下來,詩人通過形象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水底的景象。他描述了寒溪草的根系在陰涼的水底托著乳魚,并且從水底抽出新的嫩芽。這樣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了寒溪草在水中生長的生機和活力。
最后兩句“康樂池上詠,獨與春夢成”,表達了詩人在康樂池上吟唱的情景,他與春天的美好融為一體,與春夢相伴而成。這里的“康樂池”可能是具體的地名,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心境的寄托,意味著詩人在與自然親近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歡樂和安寧。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寒溪草及其生長環境的觀察,通過寒溪草的形象描繪,傳達了生機勃勃、春天的美好以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感。詩人以寒溪草為媒介,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