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鴈 / 作者:梅堯臣 |
秋鴈多夜飛,前群後孤來。
儔合鳴自得,只去音已哀。
哀音能感人,腸酸非食梅。
共將形影對,安得不早衰。
|
|
秋鴈解釋: 《秋鴈》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雁兒多在夜晚飛翔,前面的雁群后面只剩下孤雁。伴侶相互呼喚,感到自得,只有它一聲聲的叫喚已經變得悲哀。悲哀的聲音能夠觸動人的心靈,讓人感到腸子酸痛,哪怕是沒有食用梅子。我們一起形影相對,又怎么能不早早地衰老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雁群飛行的景象,也借雁群的形象抒發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詩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飛行,前面的雁群漸漸遠去,只剩下孤雁,寓意著人生中相伴的人會逐漸離去,只剩下孤獨。雁群彼此呼喚,感到自得,但是聲音已經變得悲哀。悲哀的聲音能夠觸動人的心靈,讓人感到腸子酸痛。最后,詩人表達了人們在一起相伴時形影相對,卻無法避免早早地衰老的命運。
賞析:
《秋鴈》以雁群的形象抒發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展現了梅堯臣獨特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飛行,既可視為自然景觀的描繪,也可寓意人生的旅程。前面的雁群逐漸遠去,只留下孤雁,象征著人生中離別和孤獨的經歷。雁群的呼喚聲本是歡快的,但在詩中卻變得哀傷,傳遞出一種對別離和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寫雁群的命運,表達了人們在相伴中面臨的離散和衰老,人生終將走向衰敗的命運。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雁群的飛行場景和詩人的感慨,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發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