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訥上人彈琴 / 作者:梅堯臣 |
祥哀已踰月,遇子彈鳴琴。
安得不成聲,子心異吾心。
十日成笙歌,尼父非好音。
先王禮有節,不可過於今。
莫作風入松,懷垅情未任。
一聞流水曲,歸思在溪陰。
此焉吾所樂,目極送歸禽。
|
|
若訥上人彈琴解釋: 《若訥上人彈琴》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祥哀已踰月,
遇子彈鳴琴。
安得不成聲,
子心異吾心。
十日成笙歌,
尼父非好音。
先王禮有節,
不可過於今。
莫作風入松,
懷垅情未任。
一聞流水曲,
歸思在溪陰。
此焉吾所樂,
目極送歸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梅堯臣遇到一個彈琴的人,他被這個人的琴聲所打動。詩人感嘆自己無法像這位琴師一樣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認為他們的心境有所不同。在接下來的十天里,這位琴師的琴聲變得越來越出色,但詩人認為這并不符合古代先王的音樂禮節,不能超越現今的樂曲。
詩中還提到了風吹入松林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懷才不遇之情。然而,當他聽到潺潺流水的聲音時,他的思緒卻回到了寧靜的溪邊,感嘆歸隱的思念。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美妙音樂的向往和自己才華被埋沒的無奈之情,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思鄉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音樂的向往和對才華無處施展的憂傷。詩人通過對琴聲的描寫和自己與琴師內心的對比,展現了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天賦被束縛的痛苦。
詩人將風吹入松林的景象與自己的情感相映成趣,表達了對自己命運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沉浸之情。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將自己的心境與歸禽(指鳥類)一同送往遠方。
整首詩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通過音樂、自然景物和思鄉之情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