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何皆秀才 / 作者:梅堯臣 |
高高空山木,枯死不中材。
寧答厚地力,歲久為朽灰。
昂藏儒家子,五十殞蒿萊。
空負執卷勤,明月不頷顋。
一芥祿未及,九泉無復開。
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論哉。
|
|
傷何皆秀才解釋: 《傷何皆秀才》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高的山木,干枯而不中用。
寧愿選擇厚實的土地之力,歲月久了也變成朽灰。
埋藏著儒家學子,五十位學者都已離世。
白白浪費執著于讀書的辛勤努力,明亮的月光也無法照亮他們的額頭。
他們的一份微薄報酬未能得到,死后連九泉也無法再開啟。
人世間若有這樣的命運,愚蠢與智慧有何可辨。
詩意:
《傷何皆秀才》描繪了宋代時期文人士子的悲苦命運。詩中描述了高山上的木材,干枯無用,象征了才華橫溢但卻無法得到重用的文人。相比于他們的才華,他們寧愿選擇務實的土地勞作,但最終也只是成為了朽灰。詩人感嘆五十位儒家學者都已去世,他們辛勤的讀書之路白白浪費,就連明亮的月光也無法照亮他們的前程。他們辛苦卻未得到應有的回報,在死后也無法再得到絲毫補償。詩人對這種現象感到痛心,并思考了人世間的愚蠢與智慧的問題。
賞析:
該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宋代文人的悲愴命運,通過對比高山木材和儒家學子的命運,表達了對文人才華被埋沒的痛心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將高山木材和儒家學子的命運進行對照,強調了文人的才華被埋沒的無奈和不公。詩中的"一芥祿未及,九泉無復開"一句,意味著文人在生前無法得到應有的賞識和報酬,而死后也無法得到絲毫安慰,表達了對悲劇命運的深刻思考和無奈感嘆。整首詩意味深長,通過對文人命運的描繪,引發人們對社會公平和人生意義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