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 / 作者:蘇軾 |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聞吳興更清絕。
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顧渚茶牙白于齒,梅溪木瓜紅勝頰。
吳兒鲙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亦知謝公到郡久,應怪杜牧尋春遲。
鬢絲只好封禪榻,湖亭不用張水嬉。
|
|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解釋: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余杭自是山水窟,
聞說吳興更清絕。
湖中桔林新結霜,
溪上苕花正浮雪。
顧渚茶牙白于齒,
梅溪木瓜紅勝頰。
吳兒鲙縷薄欲飛,
未去先說饞涎垂。
亦知謝公到郡久,
應怪杜牧尋春遲。
鬢絲只好封禪榻,
湖亭不用張水嬉。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湖州寫給莘老的戲贈。詩人描述了余杭山水的美麗以及吳興山水更加清幽絕美的傳聞。詩中描繪了湖中桔林結霜的景象,溪上苕花漂浮在雪中。詩人提到了自己和莘老共同的飲食嗜好,以及他們對美食的向往。詩人還表示他知道謝公已經到達湖州很久了,暗示杜牧在尋找春天方面有些遲緩。最后,詩人說他的頭發已經可以用來封禪了,湖亭也不需要再張貼水嬉的廣告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湖州為背景,描繪了湖州山水的美麗,展現了蘇軾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描繪能力。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刻畫了余杭山水的窟窿之美以及聽說吳興山水更加幽靜絕美的傳聞。通過描繪湖中桔林結霜和溪上苕花漂浮在雪中,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把握,營造出冷靜清幽的氛圍。
詩中提到的顧渚茶牙和梅溪木瓜,以及吳兒鲙縷等細節,描繪了詩人與莘老共同的飲食品味,以及對美食的向往。這些描寫既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細節的關注,也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感。
詩的最后兩句以謝公和杜牧的名字為引,表達了詩人對謝公到達湖州已經有一段時間的了解,以及對杜牧在尋找春天方面的調侃。這里既有對文人之間的互相了解和調侃,也有對時光流逝和歲月變遷的感慨。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蘇軾的詩歌風格,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獨特感悟,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