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巳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 / 作者:梅堯臣 |
修禊洛之濱,湍流得素鱗。
多憑折腰吏,來作食魚人。
水發(fā)黏篙綠,溪毛映渚春。
風(fēng)沙暫時遠,紫線憶江蓴。
|
|
上巳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解釋: 《上巳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修禊洛之濱,
湍流得素鱗。
多憑折腰吏,
來作食魚人。
水發(fā)黏篙綠,
溪毛映渚春。
風(fēng)沙暫時遠,
紫線憶江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上巳節(jié)的場景,主要以描寫捕魚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漁民生活的贊美。
首先,詩的開頭提到了修禊洛之濱,修禊是古代一種祭祀活動,洛指的是洛水,洛水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因此整句表達了在黃河邊上進行修禊的場景。接著,詩人描述了湍流中的素鱗,素鱗指的是美麗的魚鱗,這里暗示了水中魚兒的豐盛和美麗。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捕魚的情景。折腰吏指的是屈身捕魚的漁民,他們憑借著屈腰的姿勢抓住了這些美味的魚。這里表現(xiàn)出漁民的辛勤勞動和他們對漁業(yè)的依賴。
接著,詩人描繪了水面上的景色。水發(fā)黏篙綠,篙是捕魚時用的工具,黏篙綠指的是濕潤的篙上生長的綠苔。溪毛映渚春表達了春天溪水旁邊的景色,映照著溪水的嫩綠的草木。
最后兩句表達了風(fēng)沙和紫線憶江蓴。風(fēng)沙暫時遠暗示了景色的寧靜,而紫線憶江蓴則是在回憶中想起了紫色的蓮藕,蓮藕是江中常見的水生植物,這里表達了對江河的思念和懷念。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捕魚的情景和自然景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人民勞動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故鄉(xiāng)江河的思念之情。通過簡潔明了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