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庭老歸河陽 / 作者:梅堯臣 |
五月馳乘車,歸心豈畏暑。
道上多清陰,日中不遑處,函谷自控帶,大河無險阻。
時平獨往還,拜壽觴屢舉。
|
|
送李庭老歸河陽解釋: 《送李庭老歸河陽》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月馳乘車,歸心豈畏暑。
道上多清陰,日中不遑處。
函谷自控帶,大河無險阻。
時平獨往還,拜壽觴屢舉。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送李庭老歸河陽的情景。五月的天氣已經很炎熱,但歸心不畏暑熱。在歸途上,道路多有清涼的陰影,即使在日中也不會感到不便。函谷山脈自然而成的屏障,使得大河沒有任何險阻。時平,指的是作者自己,不遠萬里親自送行并迎接李庭老的歸來。在慶祝李庭老的壽辰時,杯觴交錯,屢次舉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送別和歡聚的場景,充滿了樸實和真摯的情感。首句“五月馳乘車,歸心豈畏暑。”表達了送別者對歸者的思念之情,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心中的思念使得歸途不再難耐。接下來的兩句“道上多清陰,日中不遑處。”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描繪了道路兩旁的清涼樹蔭,使得旅途的行人在日光下也能得到休憩。通過這種描寫手法,梅堯臣傳遞了友情和關懷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函谷自控帶,大河無險阻。”則描繪了自然山脈和大河的景象。函谷山脈像一道屏障,自然地將道路和大河分隔開來,但并不構成任何阻礙。這種自然景觀的描寫凸顯了自然的壯麗和無障礙的通行之便。
最后兩句“時平獨往還,拜壽觴屢舉。”表達了送別者自己親自送行并迎接歸者的情景,表達了對歸者的敬意和祝福。拜壽觴屢舉則表明歸者的壽辰是一個重要的慶祝時刻,大家舉杯共慶,展現了濃厚的歡樂氛圍。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送別者對歸者的思念之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以及友情和歡樂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追求真摯感情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