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 作者:梅堯臣 |
王命來天外,閼氏坐帳中。
儀雖聘鄰國,禮豈異和戎。
漢使方持節,胡人自帶弓。
唯應沙漠凜,不減諫臣風。
|
|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解釋: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命來天外,
閼氏坐帳中。
儀雖聘鄰國,
禮豈異和戎。
漢使方持節,
胡人自帶弓。
唯應沙漠凜,
不減諫臣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送別唐代待制子方北使的場景。在這首詩中,王命派遣使者到天外的國家,方北使被派往邊境地區,他的使命是與鄰國進行外交交流。作者通過對不同文化和禮儀的對比,表達了對和平與諒解的渴望,以及對邊境事務的關注。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間的沖突和交流。首句"王命來天外,閼氏坐帳中"表明了王命來自天外,而閼氏則坐在帳中,形成了天外和內地的對比。接下來的兩句"儀雖聘鄰國,禮豈異和戎",表達了即使是通過外交聘請鄰國的使者,禮儀也不應該與戎狄異同,即不應該因為與邊境國家接觸而放棄自己的文化和禮儀。
接下來的兩句"漢使方持節,胡人自帶弓",通過描述使者的不同身份和背景,強調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漢使"代表中原文化,"胡人"代表邊境民族,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標志物,象征著各自的文化和身份。
最后兩句"唯應沙漠凜,不減諫臣風"表達了對邊境地區的嚴峻環境的認識和對邊境事務的重視。"沙漠凜"意味著嚴寒和荒涼,而"諫臣風"則象征著對國家的忠言逆耳。通過這兩句詩,作者表達了邊境事務的重要性和對邊境地區的關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不同文化、背景和環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和平與諒解的愿望,同時也強調了對國家邊境事務的重視。它展示了梅堯臣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