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微上人歸省天臺 / 作者:梅堯臣 |
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
不尋琪樹去,肯向石橋行。
海近云多潤,山高日少晴。
天恩新賜服,書字欲傳名。
|
|
送微上人歸省天臺解釋: 《送微上人歸省天臺》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釋子懷慈母,
吾儒未易輕。
不尋琪樹去,
肯向石橋行。
海近云多潤,
山高日少晴。
天恩新賜服,
書字欲傳名。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釋子(即佛教僧侶)思念慈母的情感,以及對其修行道路的祝福和鼓勵。詩人認為儒家文化對佛教的理解并不容易,但他仍然欣然送別釋子,表達出對其修行道路的支持和贊賞。詩中也描繪了自然景觀,以強調釋子離開的地方的美麗和特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釋子的敬重和對其選擇的理解。首句“釋子懷慈母”,表明釋子心系慈母,對家庭情感有所牽掛。接著,詩人說“吾儒未易輕”,意思是儒家的學者對佛教的理解與接受并不容易,但盡管如此,他依然支持釋子的選擇。
下兩句“不尋琪樹去,肯向石橋行”,通過對景物的描述,詩人表達了釋子離開的地方的美麗和特點。琪樹象征著高貴和珍貴,詩人暗示釋子不追求世俗的物質財富,而是選擇了艱苦的修行之路。石橋則象征著困難和挑戰,詩人表示釋子愿意勇敢地面對這些困難。
接下來的兩句“海近云多潤,山高日少晴”,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釋子離開的地方的氣候特點。海近云多潤意味著環境濕潤多雨,而山高日少晴則表示山地氣候多云少晴。這種描繪既突出了原地的美麗,也暗示了離別的心情。
最后兩句“天恩新賜服,書字欲傳名”,表明釋子得到了天恩的庇佑,獲得了新的法衣,同時也表達了他傳播佛法、傳承佛教文化的愿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對釋子的祝福為線索,描繪了釋子的離別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其的敬重和對其修行道路的支持,同時也通過景物的描繪,增添了離別的情感色彩,使整首詩情感豐富,意蘊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