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 作者:蘇軾 |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醉后飲屠蘇。
|
|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解釋: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歌野哭兩堪悲,
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
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
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
孤舟一夜許相依。
南來三見歲云徂,
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歷日,
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博長健,
不辭醉后飲屠蘇。
譯文:
行走唱歌野外哭泣,兩者都令人悲傷,
遠處的火光低垂,星星漸漸微弱。
病眼無法入眠,不是為了守歲,
鄉音無伴,痛苦地思念歸鄉。
厚重的被褥腳底冰涼,感受到了重重霜露,
剛沐浴過的頭發輕飄飄,感覺發絲稀疏。
非常感謝殘燭不嫌棄客人,
孤舟一夜承諾相依。
南方來了三次歲月消逝,
直接擔心終身都在行走途中。
年老了害怕看到新歷日子,
打算退歸,學習古人用的桃符。
煙花已經象征著青春的意義,
霜雪特意尋找病弱的客人。
只是將貧困和憂愁用于鍛煉身心,
不辭醉后繼續飲屠蘇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除夕夜在常州城外的野宿景象,以及他內心的思考和情感。詩人采用了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的對比,表達了他對鄉愁和歲月流轉的深深憂思。
詩的開篇,蘇軾行走于野外,唱歌并哭泣,展現了他內心的悲傷。遠處的火光低垂,星星漸漸微弱,給人一種寂寥和冷落的感覺。
接下來,蘇軾提到自己的病眼無法入眠,不是因為守歲,而是因為思念鄉音,感受到了孤獨和痛苦。此處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下半部分,蘇軾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野外,感受到了嚴寒和孤獨。他感謝殘燭不嫌棄自己這個客人,表達了對溫暖和照顧的感激之情。孤舟一夜的相依,表現出他在荒野中對人情的期盼和渴望。
接著,蘇軾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年齡增長的擔憂。他擔心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和追逐,沒有機會停下來享受安寧。他害怕面對新的歷法,意味著時間的不可逆轉和老去的不可避免。因此,他決定退歸,學習古人使用的桃符,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安寧和守舊的方式。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青春和生命的理解。煙花已經成為青春的象征,而霜雪卻在尋找病弱的客人,暗示了有限的年華和生命的脆弱。然而,蘇軾并不畏懼貧困和憂愁,而是將其視作鍛煉身心的機會,他表示不會因為醉酒而放棄,繼續飲用屠蘇酒,展示了他的豪情和堅韌精神。
整首詩詞以冷寂的夜晚野宿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內心的思考與感受,表達了對鄉愁、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憂思。同時,詩中透露出蘇軾堅韌不拔、追求自由和堅守傳統的個性特點。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地描繪了詩人內心世界,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感慨和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