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 作者:蘇軾 |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
|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解釋: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登上惠山絕頂俯瞰太湖時的景致和感受。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
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
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
半嶺松聲萬壑傳。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蘇軾登上惠山絕頂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山水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之美的感悟。詩人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表達了他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的獨特視角展現了他對江南山水的熱愛和對自然景致的敏感。首句"踏遍江南南岸山"表達了他對江南山脈的廣泛探索,同時也暗示了他對山水景致的深入了解。"逢山未免更留連"表明詩人對山的吸引力,表達了他對山景的留戀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表達了詩人登上山頂后的景象。"小團月"指的是月亮,詩人將月亮帶到山巔,以烘托出山巔的高遠和靈秀。"人間第二泉"則指的是太湖,表達了太湖水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接下來的兩句"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描繪了惠山絕頂的景色。"石路縈回九龍脊"形象地展示了山路蜿蜒曲折的景象,給人以迷離的感覺。"水光翻動五湖天"則表達了太湖波光粼粼的美麗景色,給人以遼闊和壯麗的感受。
最后兩句"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思考。"孫登"是指詩中的人物,他無語而歸,表現出詩人對景色的震撼和無法言語的感受。"半嶺松聲萬壑傳"描繪了山中松樹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之間,給人以寧靜和悠遠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山川,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細節,表達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感悟。同時,這首詩詞也展現了蘇軾的豪放情懷和對自然的超越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