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 / 作者:梅堯臣 |
未赴虢太守,暫歸吳興家。
吳興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當橘柚時,摘包帶霜華。
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
雞山小女兒,姹姹兩發丫。
褭褭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時與之醉,何似走塵沙。
|
|
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解釋: 《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赴虢太守,暫歸吳興家。
吳興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當橘柚時,摘包帶霜華。
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
雞山小女兒,姹姹兩發丫。
褭褭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時與之醉,何似走塵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張子野赴任虢州太守時的情景。詩人暫時回到自己在吳興的家中。吳興地處洞庭湖附近,橘林中的花朵正盛開,風吹拂花香四溢。詩人希望張子野在橘柚成熟的時候能夠摘取它們,把霜華帶回。這里的橘柚象征著成功和豐收的象征,而霜華則是對歲月的提醒,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雞山上的小女兒,姹姹兩發丫(發丫:發髻),她嫻熟地演奏著琵琶。這一描寫給人以活潑歡快的感覺,增添了生活情趣。整個場景似乎與詩人的內心境界形成對比,詩人的心境與琵琶聲交織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最后兩句“是時與之醉,何似走塵沙”,詩人表達了對與琵琶聲共鳴的美好時光的向往。與琵琶聲相比,虛幻的塵沙世界顯得平淡無味。詩人希望能夠與琵琶聲一起陶醉,享受純粹、美好的時刻,超脫塵世之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吳興的橘林、琵琶聲以及對虛幻塵沙世界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和純粹情感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于生命短暫和時光流轉的思考。整體上,詩詞意境優美,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真善美的追求與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