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書局叢莽中得蕓香一本 / 作者:梅堯臣 |
有蕓如苜蓿,生在蓬藋中。
草盛蕓不長,馥烈隨微風。
我來偶見之,乃穉彼蘙蒙。
上當百雉城,南接文昌宮。
借問此何地,刪修多鉅公。
天喜書將成,不欲有蠹蟲。
是產茲弱本,蒨爾發荒叢。
黃花三四穗,結實植無窮。
豈料鳳閣人,偏憐葵葉紅。
|
|
唐書局叢莽中得蕓香一本解釋: 《唐書局叢莽中得蕓香一本》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唐書局茂盛的書架上,我找到了一本散發著蕓香的古籍。
這蕓香像苜蓿一樣,生長在茂密的蓬藋之間。
草木茂盛時,蕓香并不顯眼,只有微風吹過時才能聞到香氣。
偶然間我來到這里,才發現那藏在蓬藋中的蕓香。
這里緊鄰百雉城,南接文昌宮。
我好奇地問這是何處,得知這里有眾多修書的大儒。
上天喜歡修書之人,希望這些書籍不受蠹蟲侵蝕。
這些脆弱的書籍在這里誕生,茁壯成長于荒叢之中。
它們結出黃色的花穗,結果實無窮無盡。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鳳閣中的人們偏愛紅色的葵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梅堯臣在唐書局中發現一本寶貴的古籍的經歷。詩人把這本書比喻為散發蕓香的珍寶,象征著古代文化的馨香。詩中的蕓香與苜蓿相比,生長在茂密的蓬藋之間,不引人注意,只有微風吹過時才能聞到。這種描寫表達了古籍的珍稀和被埋沒的狀態。
詩人偶然發現這本書,詩中提到了唐書局、百雉城和文昌宮,這些地方象征著文化的庇護和繁榮。詩人對這本書的發現充滿好奇,詢問書籍的起源,得知這里有眾多修書的大儒,暗示著這些書籍是由知識淵博的人們創作和修訂的。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書籍的珍視和希望,他說天喜歡修書之人,希望保護這些書籍不受蠹蟲侵蝕。這體現了對文化傳承和珍貴書籍的重視,也反映了作者對書籍保存和修復的期望。
最后,詩人使用了鳳閣和葵葉的比喻,鳳閣表示高貴、珍愛之意,而葵葉則象征著樸素和平凡。詩人諷刺了那些偏愛紅色葵葉而忽略了珍貴書籍的人們,暗示了對于真正珍貴之物的誤解和忽視。
整首詩通過對古籍的描繪和隱喻,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和珍貴書籍的珍視與期望,同時也對那些只看表面而忽視內在價值的人們進行了諷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