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 / 作者:梅堯臣 |
塘蒲蔭綠水,菡萏艷修渚。
想像華亭野,但欠鳴鶴侶。
同來三四人,趣向頗相與。
思見此清禽,無能覿翔羽。
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吳楚。
嘗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欲作園林勝,園林寧暇睹。
今當問其家,借賞無吾拒。
果亦致之來,奮毛如喜舞。
雖生滄海心,翅重不得舉。
還爾稻粱貪,崇丘在何所。
|
|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解釋: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塘蒲蔭綠水,
菡萏艷修渚。
想像華亭野,
但欠鳴鶴侶。
譯文:
塘中蘆葦遮蔽綠水,
荷花艷麗修飾著湖濱。
我想象著華亭野外的美景,
但卻缺少鳴叫的鶴作伴。
詩意:
詩人以西湖為背景,描繪了湖中蘆葦翠綠、荷花綻放的景色。他在想象中感受到了華亭野外的美景,但心中卻覺得缺少了鶴的陪伴。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欣賞與向往,同時也透露出他對友誼和伴侶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西湖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蘆葦和荷花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詩人通過想象華亭野外的美景,表達了對更遠處的景色和自由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意識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即鳴叫的鶴作為伴侶。這里的鶴象征著友誼和伴侶,詩人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與他一同欣賞風景。
詩中還提到了城隅有大第,指的是官吏的宅邸,暗示了現實社會中的功名利祿。詩人曾與太湖石為伴,不惜花費金錢去購買,表達了他對園林景觀的追求。然而,他認為園林的美景并不容易一眼欣賞到,需要借助他人的賞識之眼來感受。詩人感嘆自己的羽翼雖然有飛翔的愿望,卻因為身處塵世而束縛,無法自由展翅高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棄和對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他質問自己的稻粱貪欲究竟追求了什么,崇丘是指追求高尚境界的人,詩人在問自己他應該向何方追求。整首詩情感流露,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又有對人生境界的反思,展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對現實社會的疑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