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龍圖知江陵 / 作者:梅堯臣 |
捧詔出荊州,天心寄遠憂。
行車殘殘雪,寒色犯輕裘。
祖軷山川閣,歌驪道路愁。
吏迎多越乘,兵衛(wèi)粲吳鉤。
地與蠻溪接,江通漢水流。
風宜橘林賦,俗尚竹枝謳。
樽俎思疇日,煙云感舊游。
終當勞待從,寧久渚宮留。
|
|
王龍圖知江陵解釋: 《王龍圖知江陵》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講述了他捧詔出荊州、途中所見所感,表達了對遠方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捧著皇帝的詔書,我出發(fā)前往荊州,心中憂慮重重。行車時,雪花翻飛,冷意透過輕薄的衣裘。經(jīng)過祖廟和山川,走過歌唱著的驪山道路,心中感到無限愁苦。路上,官員們坐在越國的車上,士兵們手持著鋒利的吳鉤。這里的土地與蠻族的溪流相接,江水匯入漢水。這里的風光宜于賦詩寫橘林,人們風俗則喜歡唱竹枝曲。想到飲宴之時,便想起昔日的游樂,煙云之中,感慨萬千。最終,我將不得不勞心費力,等待著回歸,不愿久留渚宮。
詩意:
這首詩是梅堯臣在出使時所作,詩中描繪了他的行車途中所見所感。詩人的心情表達了他在遠離家鄉(xiāng)的異地,經(jīng)歷了孤獨和寂寞,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詩中細膩的描寫了路途中的風景和人物,展現(xiàn)出詩人對大自然和人文的感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行車途中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展現(xiàn)了詩人的感悟和情感。詩人以自然景觀和人文風俗為線索,將個人情感與社會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既有景物描寫,又有感嘆抒發(fā)。詩人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和對人群的觀察,表現(xiàn)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感悟。通過詩人的感悟,讀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這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和文化景觀。
總之,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fā),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愛,同時也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