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啄棗 / 作者:梅堯臣 |
樹頭陽烏饑啄棗,破紅遶地青蠅老。
青蠅雨濕驚不飛,殘棗入泥人不掃。
西風落盡鳥亦歸,晉客齒黃終懊惱。
|
|
烏啄棗解釋: 《烏啄棗》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樹頭的烏鴉饑餓地啄食棗子,
啄破了紅皮,四處飛舞的青蠅也變老了。
青蠅被雨水打濕,驚慌地無法飛翔,
殘破的棗子掉到泥土里,沒有人來掃除。
西風漸漸停息,鳥兒也紛紛歸巢,
晉國的客人牙齒黃了,感到懊惱與憂愁。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棵樹上的烏鴉啄食棗子為主題,通過描繪烏鴉啄破棗子的情景,詩人表達了時光流轉、生命衰老以及人事無常的主題。詩中的烏鴉和青蠅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光陰的荏苒,它們的老去與衰弱預示著時光的無情。青蠅雨濕驚不飛的形象,與殘棗入泥人不掃的描述,映照出人們對于衰老和死亡的無奈與無動于衷。
詩人還通過描寫西風落盡鳥亦歸,晉客齒黃終懊惱的場景,表達了歲月易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西風落盡,鳥兒歸巢,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和冬天的臨近,寓意著歲月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晉客齒黃終懊惱的描寫,則折射出詩人對于自己衰老和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憂愁。
賞析:
《烏啄棗》通過以烏鴉啄棗的情景為引子,以自然景象和生命現象為符號,表達了時光流轉、生命衰老以及人事無常的主題。詩人以簡潔而富有形象感的語言,描繪了烏鴉啄食棗子的情景,以及青蠅老去、棗子掉落的景象,將自然景物與人事聯系起來,寄托了對光陰易逝、生命無常的感慨。
詩中的烏鴉和青蠅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以及人們對于衰老和死亡的無奈。烏鴉的啄食和青蠅老去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歲月的流逝和光陰的荏苒,使人感受到時間帶來的不可逆轉的變化。而殘棗入泥人不掃的描寫,則讓人思考人們對于衰老和死亡的態度,是否逃避或無動于衷。
詩人通過描寫西風落盡鳥亦歸和晉客齒黃終懊惱,進一步表達了歲月易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西風落盡,鳥兒歸巢的景象,寓意著季節的交替和時光的流逝,使人對光陰的轉瞬即逝感到深深的思索。晉客齒黃終懊惱的描述,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衰老和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憂愁,以及對于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深切體悟。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符號的運用,將時光流轉、生命衰老以及人事無常的主題巧妙地傳達出來。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感悟,喚起讀者對于時間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索。這首詩詞在樸實中蘊含著深邃的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