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 / 作者:梅堯臣 |
盧仝只有赤腳婢,吏部曾吟似笑仝。
紅燭射眸從結客,清歌帖耳苦憐翁。
歸時雖已過寒食,芳物猶能逐暖風。
但點紗籠續清夜,西園游興古何窮。
|
|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解釋: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盧仝只有赤腳婢,
吏部曾吟似笑仝。
紅燭射眸從結客,
清歌帖耳苦憐翁。
歸時雖已過寒食,
芳物猶能逐暖風。
但點紗籠續清夜,
西園游興古何窮。
詩意:
這首詩詞以嬉戲之辭回答持燭之句,表達了對于古代文人盧仝的贊美和懷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盧仝的景仰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素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盧仝的敬佩和懷念之情。首句“盧仝只有赤腳婢”,表達了盧仝清貧的境遇,但也突顯了他獨特的才情和個性。接著提到“吏部曾吟似笑仝”,指的是吏部尚書張方平贊嘆盧仝的才華,暗示了盧仝的文學才能和幽默風趣。
接下來的兩句“紅燭射眸從結客,清歌帖耳苦憐翁”,通過描繪紅燭照亮盧仝的目光、清歌陪伴他的耳朵,表達了對盧仝境遇的同情和憐憫。這里,紅燭和清歌都成為了象征,凸顯了詩人對盧仝文學才情的贊美。
接下來的兩句“歸時雖已過寒食,芳物猶能逐暖風”,通過描繪歸途中的春天景色,表達了對于盧仝才華不被世人理解的惋惜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于春天萬物復蘇的喜悅之情。
最后兩句“但點紗籠續清夜,西園游興古何窮”,通過描繪夜晚在西園的游玩和歡樂,表達了對于文人志士的生活態度,即在清雅和追求古風的情境中尋求樂趣,追尋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整首詩詞以樸實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盧仝的景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于文人志士的贊美和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通過對于景物和情感的描繪,詩詞展示了對于才情和獨立個性的崇尚,以及對于清雅生活和追求理想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