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吟二首 / 作者:梅堯臣 |
寘蟻橘林下,正在結實時。
附緣與出入,安可責於斯。
養大不問細,使遠不問遲。
遠遲必有報,細大必有期。
休哉豢龍氏,終自辨蛟螭。
|
|
行吟二首解釋: 《行吟二首》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吟二首
寘蟻橘林下,正在結實時。
附緣與出入,安可責於斯。
養大不問細,使遠不問遲。
遠遲必有報,細大必有期。
休哉豢龍氏,終自辨蛟螭。
中文譯文:
在蟻橘林下安放,正是結果的時候。
附著緣分,隨緣而來去,怎能責備它呢?
養大事物不必過于糾結于細節,讓其自由發展不必太過急躁。
遲早會有回報,大小事物都有各自的時機。
豢龍的家族啊,請停止爭斗,最終會分辨出真假的龍和蛟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事的對比,表達了一種隨緣而行的態度和人生哲理。詩中以寘蟻橘林下正在結實時這一景象為引子,比喻人生中的種種事物正在經歷著成長和結果的過程。作者認為,人與事物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無法完全掌控,因此不應對其過于苛責。
詩中提到養大不問細,使遠不問遲,表明作者主張順其自然,不過于糾結于瑣碎的細節,也不要過于急迫。作者認為,順其自然的發展過程中,遲早會有回報,大小事物都有各自的時機和發展規律。
最后兩句“休哉豢龍氏,終自辨蛟螭”,表達了作者對爭斗和紛爭的反思。豢龍指的是豢養龍的人,他們爭斗不休,最終也無法分辨真假的龍和蛟螭。這里可以理解為對于人生中的爭斗和紛爭的批判,呼喚人們停止爭斗,放下成見,尋求真正的區分和認識。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呼喚人們順應自然規律,珍惜緣分,不要過于執著于細枝末節的事物,而是要順勢而為,在等待和耐心中等待回報和成就的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