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 / 作者:蘇軾 |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勸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
|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解釋:
這首詩是蘇軾的《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何年顧陸丹青手,
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
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
(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勸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
縣吏催錢夜打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在欣賞朱陳村的嫁娶圖時的情景。他問道:“何年看過陸掌柜的畫作《朱陳嫁娶圖》?”朱陳村只有兩個姓氏的人居住,卻沒有豪門大戶的存在。蘇軾自稱是朱陳村的舊使君,指的是曾經在此地任職過。他曾經勸過農民耕種田地,也曾經到過杏花村勸農,表達了他與農民的親近和關心。
然而,時至今日,朱陳村的景色已經不再美麗,不堪繪畫。縣吏催促蘇軾交納稅款,甚至在夜間敲門催收。這里有一種無奈和悲涼的氛圍。整首詩以描繪朱陳村的現狀和蘇軾的感受為主線,通過對風景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社會變遷和現實困境的感慨。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鄉村的眷戀和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同時亦展現出他對農民的同情和關懷。它通過對朱陳村和自身經歷的描寫,呈現了一種深情厚意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