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韻和李君錫學(xué)士北使見寄 / 作者:梅堯臣 |
行色見車馬,為之具壺觴。
暫辭甘泉宮,遠奉左賢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絡(luò)光。
唯知君命重,不數(shù)沙路長。
魯酒雖入唇,胡笳易回腸。
歸來立螭頭,言動書不忘。
|
|
依韻和李君錫學(xué)士北使見寄解釋: 《依韻和李君錫學(xué)士北使見寄》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色見車馬,為之具壺觴。
暫辭甘泉宮,遠奉左賢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絡(luò)光。
唯知君命重,不數(shù)沙路長。
魯酒雖入唇,胡笳易回腸。
歸來立螭頭,言動書不忘。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梅堯臣送別李君錫學(xué)士北上使命的場景。梅堯臣在行進的路上看到了車馬行進的景象,為了與李君錫共飲,他準(zhǔn)備了酒器。暫時告別了甘泉宮,遠迎左賢王(指李君錫)。梅堯臣穿著薄薄的春裘,裘衣上鑲嵌著金線,閃爍光芒。他只知道君命重要,對沙路的長短并不計較。
梅堯臣品嘗著美酒,雖然酒入口中,但他內(nèi)心仍被胡笳的音樂所觸動,回腸蕩氣回旋。歸來后,他將立起螭頭(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似龍),并將與李君錫的言談動作銘記在心,永不忘卻。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行進的景象、準(zhǔn)備酒宴、暫別甘泉宮、迎接李君錫、薄衣金絡(luò)、不計沙路長短等細節(jié),表達了作者對李君錫的敬重和送別之情。同時,背景音樂和螭頭等形象的運用,為詩詞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和趣味,使整首詩詞更具藝術(shù)感和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