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韻和孫侔鴈蕩二首 / 作者:梅堯臣 |
鴈蕩高高路莫通,銜蘆秋翼入云峰。
山頭水闊不見影,巖下沙平時有蹤。
千仞柱天何斂閃,萬工揮筆漫輕濃。
葛巾蠟屐未能著,空羨青蒼重復重。
|
|
依韻和孫侔鴈蕩二首解釋: 《依韻和孫侔鴈蕩二首》是梅堯臣創作的兩首詩,描寫了鴈蕩景色的壯麗和變幻。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依韻和孫侔鴈蕩二首》
鴈蕩高高路莫通,
銜蘆秋翼入云峰。
山頭水闊不見影,
巖下沙平時有蹤。
千仞柱天何斂閃,
萬工揮筆漫輕濃。
葛巾蠟屐未能著,
空羨青蒼重復重。
譯文:
鴈蕩高高,路不通達,
它們銜著蘆葦,在秋天的翅膀上飛入云峰。
山頭的水很寬廣,卻看不見它們的倒影,
巖下的沙平時會留下它們的蹤跡。
千仞柱天空中為何閃爍不定,
萬工揮動筆墨,輕重交替交織。
葛巾和蠟屐都無法接近它們,
只能空羨慕著藍天白云不斷重復著美麗景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鴈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壯麗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自己能力的羨慕。
詩中的鴈蕩是指一種高空飛行的鳥類,它們飛翔在高山之間,形成了壯麗的景象。作者用“鴈蕩高高,路莫通”來形容鴈蕩飛行的高度和無法通行的路線,凸顯了它們飛翔的威嚴和壯觀。
接著,詩人描述了山頭的水很寬廣,但卻無法看見鴈蕩的倒影,意味著它們的高度超越了人們的視線,給人以神秘和遙遠的感覺。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鴈蕩的羨慕之情。他用“千仞柱天何斂閃,萬工揮筆漫輕濃”來形容鴈蕩在天空中飛行的閃爍和翩躚之態,以及這種景象所產生的美妙效果,暗示了作者對其自由飛翔的向往和羨慕。
最后兩句“葛巾蠟屐未能著,空羨青蒼重復重”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能力的無奈和羨慕。葛巾和蠟屐是古代平民百姓的服飾,而青蒼則代表了藍天和白云。作者意味著自己身份平凡,無法接近鴈蕩那樣的高度和自由,只能空想著青蒼的美麗景象。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鴈蕩景色的描繪和自己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由飛翔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能力的無奈和羨慕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