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為師依韻答李獻甫 / 作者:梅堯臣 |
蛟龍養鬐鬣,當在浩浩潯。
虎豹養文采,當在巍巍岑。
我無太山高,我無滄海深。
斗水與堆阜,恐未慰此心。
|
|
避為師依韻答李獻甫解釋: 《避為師依韻答李獻甫》是宋代文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蛟龍養鬐鬣,當在浩浩潯。
虎豹養文采,當在巍巍岑。
我無太山高,我無滄海深。
斗水與堆阜,恐未慰此心。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在回答李獻甫的詩詞請求時創作的。詩中通過描繪蛟龍和虎豹兩種神獸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杰出才華和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作者表示自己雖然沒有太高的山峰和深邃的大海來烘托自己的志向,但他希望能夠在平凡的環境中,通過與水和山相輔相成的生活,來安撫內心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蛟龍和虎豹作為象征,通過對神獸形象的刻畫,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格和杰出才華的追求。蛟龍和虎豹分別代表著威武和雅致,浩浩潯和巍巍岑形容它們的氣勢壯麗和高大。詩人通過與這兩種神獸相對比,自稱沒有太山的高峻和滄海的深邃,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卓越的向往,同時也展現了對自身局限的思考。
最后兩句“斗水與堆阜,恐未慰此心”,表明作者并未對現狀感到滿足,他希望通過與水和山相伴相生的生活,來在平凡的環境中找到內心的慰藉。這種對自然景物的依托與寄托,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追求,以及在平凡中追求內心的卓越和高尚。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以神獸形象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華的向往,展現了對自身局限的思考,以及對于自然與人文的融合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