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國遺食 / 作者:梅堯臣 |
乞食非為貧,妻病妾且死。
晨爨不暖釜,朝飯亦輟匕。
遺我我所恤,食我我所恥。
我恥曾我求,我恤寧我止。
應乏豈在豐,赴義實未鄙,漂母殊下鄉,為惠得終始。
|
|
持國遺食解釋: 《持國遺食》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的貧困與清貧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狀況的思考和反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乞食非為貧,
妻病妾且死。
晨爨不暖釜,
朝飯亦輟匕。
遺我我所恤,
食我我所恥。
我恥曾我求,
我恤寧我止。
應乏豈在豐,
赴義實未鄙。
漂母殊下鄉,
為惠得終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身貧困的境遇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狀態的憂慮和思考。詩中的“乞食非為貧”表明作者并非因自己貧窮而乞討,而是因為妻子患病,妾也已經去世,導致生活困難,不得不乞求食物。
詩中描繪了作者清晨生火取暖的場景,但火爐不溫,鍋爐也不熱,即使早飯也無法繼續吃下去。這種貧困的生活狀況令作者感到羞恥,他不愿意依靠他人的施舍生活,而是希望能夠自力更生。
詩中的“遺我我所恤,食我我所恥”表達了作者對他人所賜食物的感激之情,但又對自己乞食的境遇感到羞恥。他表示自己羞于向他人乞求,寧愿停止乞討,也不愿意接受不義之物。
作者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決心。他認為自己的貧困并非因為社會資源不足,而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創造財富。他宣稱自己甘愿貧窮,也不會輕視那些為了正義而放棄富裕的人。在詩的結尾,作者提到自己的母親下鄉漂泊,為了別人的利益而奉獻,這種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令作者深感敬佩。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揭示作者的貧困狀況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貧困和不公的批判,展現了他對于正義和母愛的贊美。詩中流露出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貧困境遇的思考,以及對于人情世故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