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 / 作者:梅堯臣 |
唐宋典冊竟駢羅,漢詔重令與削磨。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
|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解釋: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唐宋典冊竟駢羅,漢詔重令與削磨。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在唐宋文人典籍的收集整理方面的一些感慨。他談到了唐宋文集的排列雜亂,漢代的詔書頻繁而繁瑣。他認為古代圣人的規模仍可效法,而當代的賢人若能奔馳其中,必定不會有錯漏之處。他還提到了自己被任命為太史的經歷,明明不是才能出眾卻被選來填補缺陷。他感嘆代替匠人工作只擔心手受傷,希望君主能體諒他,不再讓他為他人分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文人典籍整理工作的思考和感嘆。他對唐宋時期的典籍收集方式不滿,認為其排列雜亂無章,缺乏規模和準確性。他借漢代的詔書制度來對比,強調其頻繁而繁瑣,暗示了當時整理工作的不易。
詩中還呼應了古代圣人和賢人的概念,認為如果當代的賢人能夠馳騁其中,就能夠避免錯誤和疏漏。這表明了作者對文人典籍整理工作的期望,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整理和保存文化遺產。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自己被任命為太史的經歷,承認自己并非才能出眾,但仍然被選來填補缺陷。他以代替匠人工作為比喻,暗示自己的辛勞和不被理解的處境。他希望君主能夠體諒他的辛苦,不再讓他為他人分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唐宋典籍整理工作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文化保護和整理的關切,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和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