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劉原甫寄糟姜 / 作者:梅堯臣 |
名國萬家城,千畦等封侯。
劚當燕去前,腌牙費糟丘。
無筋偃王笑,有味三閭羞。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優。
又寄蓬門下,作賦誰肯休。
唯我廣文舍,免為齏鹽仇。
劉公漢家裔,才學歆向儔。
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曾不奉權貴,但與故人投。
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
|
|
答劉原甫寄糟姜解釋: 《答劉原甫寄糟姜》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名國萬家城,
千畦等封侯。
劚當燕去前,
腌牙費糟丘。
無筋偃王笑,
有味三閭羞。
寄入翰林席,
圣以不撤優。
又寄蓬門下,
作賦誰肯休。
唯我廣文舍,
免為齏鹽仇。
劉公漢家裔,
才學歆向儔。
胸懷飽經史,
辨論出九州。
曾不奉權貴,
但與故人投。
贈辛非贈甘,
此意當自求。
中文譯文:
名望高的國家有無數家,
千畝田地等待著被封為侯爵。
挖掘當燕國滅亡之前,
釀酒費用也要花費掉。
雖然沒有官職,但偃王卻嘲笑我,
認為我品味低俗,不值得在三閭中自豪。
我將這首詩寄給了翰林學士的席位,
希望圣明君主不會撤回我的優待。
我還將這首詩寄給了卑微的門下,
寫作賦詩的熱情誰肯休止。
唯獨我這廣文書齋,
能夠擺脫瑣碎的爭斗。
劉公是漢族的后裔,
他的才學受到了人們的贊賞。
我懷揣著豐富的歷史知識,
能夠辯論出九州的事物。
過去我從不追求權貴的地位,
只與故友相投。
我將這首詩獻給辛苦而不享受甘美的人們,
其中的意義應該是自明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知交好友的珍視。作者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不追逐權貴地位的選擇,而是專注于學問和與朋友的交往。他通過對名利和權勢的嘲諷,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冷漠和對精神追求的關注。
詩中提到的名國萬家城和千畦等封侯,暗指社會上眾多的名士和追求功名的人,而作者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嘲笑了那些只看重名利的人。劚當燕去前,腌牙費糟丘,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在追求自由和遠離俗務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努力。
詩中的偃王是一個歷史人物,他以傲慢和輕視他人的態度而聞名,作者用無筋偃王笑,有味三閭羞來嘲諷那些只看重世俗封號而不重視內涵和品味的人。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學問和知交的珍視。他將自己的詩寄給翰林學士和門下,希望能夠得到一些認可和賞識。他自稱廣文舍,意味著他將書齋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追求知識和文學的滋養,而不是為了迎合權貴和世俗的眼光。
詩的最后幾句,作者提到劉公漢家裔,指的是劉宋時期的劉義隆,他是一個才學出眾的人,受到人們的贊賞。作者表達了自己與劉公相比的謙遜和對他學問的敬仰,同時也暗示自己有著廣博的學識和才華。
整首詩通過對名利和權勢的嘲諷,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追求真知和人際關系的重視。他選擇了遠離紛擾的生活,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追求知識的喜悅。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的獨立思考和對精神追求的堅持,對那些追逐功名和物質的人提出了反思和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