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中道小疾見寄 / 作者:梅堯臣 |
嵇康性彌嬾,曾不廢養生。
子姑當妙年,何乃勞其精。
老聃有至論,身孰親於名。
詩本道情性,不須大厥聲。
方聞理平淡,昏曉在淵明。
寢欲來於夢,食欲來於羹。
淵明儻有靈,為子氣不平。
其人實傲佚,不喜子纏縈。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適情。
時能與子飲,莫惜倒缾罌。
|
|
答中道小疾見寄解釋: 《答中道小疾見寄》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嵇康性格懶散,卻一直注重養生。
你年輕時應該瀟灑自在,為何讓自己過于勞累。
老聃有著至理,身體與名譽哪個更親近。
詩本來表達情感和個性,不需要過分張揚。
剛聽說理應平淡,昏暗與明亮都在其中。
睡眠的欲望來自夢境,飲食的欲望來自美味。
淵明如果有靈魂,必然對你的氣血不平衡感到不滿。
他真是自負而悠閑,不喜歡被你纏繞糾纏。
我敢現在告訴你,希望你能稍微放松一點。
如果有機會與你共飲,不要吝嗇倒滿酒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作為回答朋友中道小疾的來信而作。詩中描繪了嵇康的性格懶散,但他卻一直注重養生,表達了對他的敬意。詩人對中道年輕時勞累的狀態表示疑問,認為他應該在年輕時享受自由和瀟灑,而不是過度勞累。他引用了老聃的至理,探討了名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詩人認為詩歌本來是表達情感和個性的方式,不需要過分張揚。他提到聽說過理應平淡,昏暗與明亮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詩人還談到了睡眠和食欲,將其與夢境和美味聯系在一起。他認為淵明(指道家思想家莊子)如果有靈魂,一定會對中道的不平衡感到不滿。最后,詩人勉勵中道放松一點,表示希望有機會與他共飲,不吝倒滿酒杯。
這首詩詞通過對嵇康和中道的對比,探討了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問題。詩人贊美了嵇康注重養生的態度,并對中道的勞累表示疑問和憂慮。他通過引用老聃的言論,探討了名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表達了對平淡和自然的追求。詩人還通過描繪睡眠和食欲,表達了對淵明的尊敬和對中道不平衡生活的擔憂。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朋友的關懷和對人生態度的思考,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