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李花 / 作者:梅堯臣 |
重門雖鏁春風入,先坼桃花後李花。
赤白斗妍思舊曲,舊聲傳在五王家。
五王不見留華萼,華萼壞來碑缺落。
當時李白欲騎黥,醉向江南曾不錯。
|
|
感李花解釋: 《感李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門雖鎖春風入,先破桃花后李花。
紅白相斗妍麗思舊曲,舊聲傳在五王家。
五王不見留華萼,華萼破碎來碑缺落。
當年李白欲騎黥馬,醉酒向江南曾無錯。
詩意:
這首詩詞以花的開放與凋謝為主題,表達了人事代謝、興衰易逝的哲理。詩中以重門鎖閉為象征,暗示了心境的封閉,然而春風卻無法阻擋,透過門縫滲入。桃花首先凋謝,然后是李花,以此暗示了人生舊事的消逝。紅白花朵的爭艷,代表著光鮮與美麗,但是這美麗的舊時光只能在五王家中傳頌。五王不再見到華萼,華萼也已破碎,只留下斷壁殘缺。詩末提到了李白,暗示他曾醉心于江南之地,但是他的選擇也并非無誤。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興衰的真實性。通過描繪花朵的凋謝和舊事的消逝,詩人傳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重門的鎖閉象征著人們對外界的防范和封閉,然而春風依然能夠滲透,暗示了無法阻擋的歲月的流轉。桃花和李花的先后凋謝象征了舊事的消逝,人們只能通過記憶和傳說來懷念過去的美好。紅白花朵的斗妍描繪了繁華與美麗,但這美麗卻只能在五王家中傳頌,暗示著光鮮背后的虛幻和短暫。華萼的破碎和碑文的缺落象征著歲月的侵蝕和歷史的殘缺。最后提到的李白與騎黥馬和醉酒向江南的情節,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選擇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對興衰易逝和人事代謝的思考。它敦促人們珍惜當下,理解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反思個人的選擇和所經歷的時光。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感慨,給人以深思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