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葵花 / 作者:梅堯臣 |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眾草能蘙之。
真似節旄思屬國,向來零落誰能持。
|
|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葵花解釋: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葵花》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顆心不向背朝陽,
相信眾草能蓋覆它。
真如旌節思念國家,
歷經風雨有誰能持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堅定而忠誠的精神態度。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他的心不向背朝陽,意味著他不會背離朝廷,他愿意相信眾多平凡的人可以承擔起重任。他認為自己真實地承擔了象征著忠誠和榮譽的旌節,思念著國家的興衰,但他也意識到這份忠誠并不容易保持下去,會經歷風雨洗禮,很少有人能夠長久地堅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葵花的比喻,寓意了作者對忠誠和堅定信仰的贊美。葵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象征忠誠和堅定的寓意,因為它總是面向太陽生長,不向背離光明。詩人通過葵花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忠誠精神的認同和追求。
詩中的"眾草能蘙之"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普通人的信任和尊重。他相信眾多平凡的人也具備了忠誠和堅定的品質,可以勝任重要的責任。
詩人還通過"真似節旄思屬國"一句,強調了自己對國家的思念和對忠誠的追求。旌節是古代軍隊中的標志,代表著忠誠和榮譽。詩人將自己比作旌節,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
最后兩句"向來零落誰能持",表達了詩人對忠誠精神的珍視和對堅持的艱難。他意識到忠誠的品質不容易保持,需要經歷風雨的考驗。他提問誰能夠長久地堅守這份忠誠,暗示了忠誠之道的艱辛和珍貴。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形象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對忠誠精神的贊美和對國家的思念。它表達了作者對忠誠和堅守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對忠誠品質的重視和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