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 / 作者:梅堯臣 |
群生自知機,不可欺以異。
此雖鷗與馴,鷗亦魚所避。
坐熊臨碧水,安得同一致。
然此海客心,還應無有愧。
|
|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解釋: 詩詞:《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群生自知機,不可欺以異。
此雖鷗與馴,鷗亦魚所避。
坐熊臨碧水,安得同一致。
然此海客心,還應無有愧。
中文譯文:
眾生皆懂得自己的機緣,不可欺騙以異類。
即使是鷗鷺也能馴服,但魚兒也會遠離鷗鷺。
如同坐在熊身邊臨水,怎能與它和諧一致。
然而這位遠離家鄉的旅客的內心,應當沒有愧疚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題目是《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整首詩通過對鷗鷺和魚兒的描繪,抒發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同和不同種類之間的隔閡。
首先,詩人提到眾生都懂得自己的機緣,不可欺騙以異類。這里的眾生可以理解為各種生物,包括人類在內。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和特點,不應該被迫改變或欺騙。這種理解也可以延伸到人與人之間,強調相互之間應該尊重彼此的差異和個性。
其次,詩中提到鷗鷺雖然可以被馴服,但魚兒卻會遠離鷗鷺。這反映了自然界中不同物種之間的隔閡和自然規律。雖然鷗鷺和魚兒都生活在水中,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界限和對立。這也可以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隔閡,即使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也可能存在無法逾越的隔閡。
最后,詩人通過描繪一個海客坐在熊身邊臨水的場景,表達了這位旅客的心境。他遠離家鄉,置身于陌生的環境,但他的心境卻沒有愧疚之情。這里的海客可以理解為遠離故鄉的旅人,他們雖然身處陌生的環境,但他們的內心依然堅定,沒有迷失自我。這種心境可以理解為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的堅持,同時也暗示著旅途中的孤獨和困苦。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自然界中不同物種之間的比喻,抒發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同和隔閡,同時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旅客內心的堅定和無愧。詩中所揭示的思考和感悟,使人們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生深刻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