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七耰鋤 / 作者:梅堯臣 |
蕪穢或不治,良苗安得長。
薅來露未曦,荷去月初上。
侵煙濕鵝頸,近茇翻蟻壤。
生具自有余,何辭汗沾顙。
|
|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七耰鋤解釋: 這首詩詞《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七耰鋤》是宋代梅堯臣所作。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蕪穢或不治,良苗安得長。
薅來露未曦,荷去月初上。
侵煙濕鵝頸,近茇翻蟻壤。
生具自有余,何辭汗沾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農具中的一種叫做耰鋤的工具,表達了對農耕勞動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耰鋤的形象,表達了對農田的蕪穢和荒廢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良好莊稼生長的向往和希冀。詩人以農田為背景,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表達了對農民勞作辛勤的贊美和對農田生態的關注。
賞析:
這首詩運用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通過描繪農田的景物和農具的使用,展現了作者對農耕生活的深入觀察和對農民勞動的尊重。詩中使用了許多意象,如露水未干、荷花初開等,形象地描繪了清晨的景象。通過描述耰鋤的使用,詩人把讀者帶入了農田,感受到了農民辛勤勞作的艱辛和農田生態的變化。
詩中的"蕪穢"和"不治"表達了作者對農田的憂慮,他希望能改變這種狀況,使農田變得肥沃和宜于耕種。"良苗安得長"表達了對莊稼生長的期望,希望能有一個好的收成。詩中還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通過"露"和"荷"的形象,使詩歌更具生動感。
最后兩句"生具自有余,何辭汗沾顙"表達了農民的勤勞和堅持。詩人認為農具雖然殘舊,但仍然能夠完成農耕工作,不需要過多的抱怨。農民在農田勞作時汗水滿面,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懈,不畏艱辛。這種精神也體現了作者對農民的贊賞和尊重。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農耕生活的場景,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贊美和對農田生態的關注。通過對農具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農民勤勞不輟的精神,以及對農田的期望和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