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八夫子篆 / 作者:梅堯臣 |
季札墓傍碑,古稱尼父篆。
始沒春秋義,十字固莫淺。
磨敲任牧童,侵剝因野蘚。
嗟爾後之人,萬言書不顯。
|
|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八夫子篆解釋: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八夫子篆》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季札墓傍碑,
古稱尼父篆。
始沒春秋義,
十字固莫淺。
磨敲任牧童,
侵剝因野蘚。
嗟爾後之人,
萬言書不顯。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了和穎上人南徐十詠而創作的,描述了夫子篆的特點和歷史意義。夫子篆是一種古代的篆書字體,據傳是孔子所創,因此被稱為夫子篆。詩中表達了對夫子篆的敬佩和獨特之處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篆書的艱深和深遠的意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夫子篆的贊美和對篆書艱深意義的思考。詩人通過描寫季札墓旁的碑石,古稱為尼父篆,強調了夫子篆的古老歷史和與孔子的聯系。詩中提到夫子篆起源于春秋時期,它的含義非常深遠,十字的意義也是非常重要而豐富的。詩人用磨敲任牧童、侵剝因野蘚等形象的描寫來表達篆書的制作過程和歲月的流逝。最后,詩人感慨后人無法真正理解夫子篆的深意,即使千言萬語寫下來也難以完全展示出來。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傳達出對夫子篆的敬佩和對篆書艱深意義的思考。它呈現了篆書的古老歷史和與孔子的淵源,同時強調了篆書的深遠意義和不易理解的特點。這首詩詞可被視為對篆書藝術的一種贊美和思考,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后人的思考和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