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 / 作者:梅堯臣 |
松竹暗山門,颼飀給青吹。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
|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解釋: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竹暗山門,颼飀給青吹。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譯文:
松竹掩映在山門,風聲呼嘯吹拂青色。
傳說宋高祖曾居于此,舊宅如今成為寺廟。
這片土地因黑龍而得名,經過白馬的經過而興盛。
不必問興亡之事,山川會永遠銘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鶴林寺為背景,表達了對歷史滄桑和自然景觀的思考。詩中以松竹遮掩的山門為開篇,形容了寺廟寧靜幽雅的環境。隨后,詩人提到了傳聞中宋高祖曾在此地居住,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寓意著這座寺廟的莊嚴和尊貴。接著,詩人以地勢的命名來象征著神奇的緣起,黑龍和白馬的出現使得這片土地充滿了神秘和繁榮。
最后兩句"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的思考。詩人認為,山川是有記憶的,它們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和變遷,因此不必問及興亡之事,因為山川會永遠銘記。這里融入了對歷史記憶的敬畏和對自然的崇拜,傳達了一種超越時間和人事的永恒之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鶴林寺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歷史記憶的敏感和熱愛。同時,通過山川的象征,表達了人類歷史的渺小與自然的永恒,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