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岸 / 作者:梅堯臣 |
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
虛沙歸島嶼,寒浪漱竅隙。
下過白魚尾,上有蒼獺跡。
平崗自相連,野籜鳴風櫟。
|
|
淮岸解釋: 《淮岸》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
虛沙歸島嶼,寒浪漱竅隙。
下過白魚尾,上有蒼獺跡。
平崗自相連,野籜鳴風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淮河岸邊的景色和自然景物。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淮河的秋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變幻。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描述了淮河的水面,給人以秋天的涼爽感覺。"刷土骨"形容水面像是被秋風刮去了塵土,顯得更加清澈。"峭瘦如老石"則通過對淮河的描寫,展示了其峭瘦、堅實的形態。
接下來的兩句"虛沙歸島嶼,寒浪漱竅隙",描繪了淮河岸邊的景色。"虛沙歸島嶼"意味著水中的沙灘像是孤立的島嶼一樣,給人以空靈虛幻之感。"寒浪漱竅隙"則形容著冷冽的浪花沖刷著河岸的裂隙,突顯了水流的激蕩和沖擊力。
下一句"下過白魚尾,上有蒼獺跡",展示了河水中生物的跡象。"白魚尾"指的是游過的白魚留下的水紋,"蒼獺跡"則指的是潛游的蒼獺在水面上留下的痕跡,這些細節描寫增添了詩中的生動感。
最后兩句"平崗自相連,野籜鳴風櫟",描述了河岸的景色。"平崗自相連"意味著連綿的平坦崗地相互連接,給人以開闊的感覺。"野籜鳴風櫟"則描繪了風吹過野生竹林中的竹葉聲響和櫟樹的沙沙聲,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和活力。
整首詩詞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淮河岸邊的秋日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梅堯臣以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融合,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