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 / 作者:梅堯臣 |
竹里有清館,寺中多藕花。
日光穿岸腳,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歸響,爐檀火過窊。
已知民訟息,漉酒費巾紗。
|
|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解釋: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中有一座清幽的館舍,寺廟內開滿蓮藕花。陽光透過岸邊的腳步,水影射在屋檐的牙齒上。柱穴中傳來蜜蜂歸巢的聲音,爐中檀木的火焰映照在窖洞中。這里早已知道民間的爭訟平息,喝酒只需花費一塊薄紗。
詩意: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表達了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安寧環境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竹林、寺廟和自然景觀,表達了對清幽之地的喜愛之情。他描述了陽光透過竹林的光影和水影映照在屋檐上的景象,展現出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蜂歸巢、爐火和飲酒等細節,進一步襯托了這個寧靜環境中的恬適氛圍。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的期望,希望人們能夠和平相處,減少紛爭,過上安寧的生活。
賞析: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景象,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自然現象的形象化表達,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寧靜而和諧的境地。他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陽光透過竹林的畫面和水影映照在屋檐上的景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詩中的細節描寫,如蜂歸巢和爐火等,進一步豐富了詩意,營造出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期望,呼吁人們能夠減少爭端,渡過安寧的生活。整首詩詞以其簡潔明快的風格、清新自然的描寫和深入人心的主題,展示了宋代詩人梅堯臣的才華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