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詠蟬 / 作者:梅堯臣 |
群蟲喜炎熱,此獨愛高陰。
薄蛻聊依葉,清聲已出林。
人閑感衰節,風急雜遙砧。
虛腹曾何竟,常憂螗斧侵。
|
|
秋日詠蟬解釋: 《秋日詠蟬》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秋日中蟬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群蟲喜炎熱,此獨愛高陰。
薄蛻聊依葉,清聲已出林。
人閑感衰節,風急雜遙砧。
虛腹曾何竟,常憂螗斧侵。
詩詞的意境主要圍繞著蟬展開。首先,詩中提到了群蟲喜歡炎熱的天氣,而蟬卻喜歡高處的陰涼。這表達了蟬對于清涼環境的偏好,也可以理解為蟬對于安逸和寧靜的追求。
接著,詩中提到了蟬蛻皮輕輕地依附在樹葉上,清脆的聲音已經傳出林間。這描繪了蟬在秋日中的活動,也暗示了蟬的聲音是秋天的標志之一。
然后,詩中出現了人閑感嘆時光的流逝,風聲急促,雜亂的砧聲遙遠傳來。這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的感慨和對于生活的無奈。人們在閑暇時感嘆歲月的匆匆流逝,而風聲和砧聲則象征著外界的喧囂和紛擾。
最后,詩中提到了蟬的虛腹,常常擔憂螗蟲和斧頭的侵害。這表達了蟬在生存中的困境和對于外界威脅的擔憂。蟬的虛腹可以理解為它們的脆弱和無助,而螗蟲和斧頭則象征著對蟬生存環境的破壞。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蟬的活動和表達作者的感慨,展現了秋日的景象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蟬在秋天中的存在和聲音成為了時光流逝的象征,而作者對于生活的無奈和對于環境的擔憂也在其中體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