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遠寄師厚 / 作者:梅堯臣 |
馬蹄踐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重衣裘,慈母懸心肝。
懸心幾千里,冉冉歲已殘。
大河今漸涸,遠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聞,尺書寄亦難。
愿同車輪復,勿比弦上丸。
|
|
思遠寄師厚解釋: 詩詞:《思遠寄師厚》
馬蹄踐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重衣裘,慈母懸心肝。
懸心幾千里,冉冉歲已殘。
大河今漸涸,遠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聞,尺書寄亦難。
愿同車輪復,勿比弦上丸。
中文譯文:
馬蹄踏著霜雪,不怕寒冷的道路。
離家的子弟穿著厚重的衣裘,慈母擔憂得心肝懸著。
心思牽掛千里,歲月漸漸消逝。
大河如今漸漸干涸,遠方的目光常常無法滿足。
聽到雁聲來往,寄去寸書也困難。
愿與車輪同歸,不愿與琴弦上的塵埃相比。
詩意和賞析:
《思遠寄師厚》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離鄉背井的游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馬蹄踏雪的場景,表達了游子不畏艱難困苦、堅定向前的精神態度。同時,他也表現了游子對母親的深深牽掛和思念之情,形容母親的心如同懸掛的肝臟般憂慮。
詩中的“懸心幾千里,冉冉歲已殘”表達了游子心思牽掛故鄉和親人已經歷經千里跋涉,歲月也已經逝去的意境。而“大河今漸涸,遠目常不乾”則是通過對大河干涸和遠方目光久久未能滿足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游子離鄉之苦和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度雁朝夕聞,尺書寄亦難。愿同車輪復,勿比弦上丸”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聽到遠方雁鳴的消息,也希望能夠寄去寸書傳達思念之意,但卻感嘆難以實現。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的歸心之愿,他希望能夠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而不愿像琴弦上的塵埃般飄搖不定。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游子離鄉的苦楚和思鄉之情,以及對家人的牽掛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詩人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游子的孤獨、思念和歸心渴望,展現了宋代詩歌獨特的離情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