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 / 作者:梅堯臣 |
良驥不必大,騰羈已超邁。
良弓不待寒,調弦自勁快。
宣城古大邑,聽訟易聾聵。
君能抉其塞,宰與民共賴。
自當割雞用,刃必無鈍敗。
嘗聞開元時,令長多賜戒。
戒石今尚存,世異事不背。
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
|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解釋: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
良驥不必大,騰羈已超邁。
良弓不待寒,調弦自勁快。
宣城古大邑,聽訟易聾聵。
君能抉其塞,宰與民共賴。
自當割雞用,刃必無鈍敗。
嘗聞開元時,令長多賜戒。
戒石今尚存,世異事不背。
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送別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的作品。詩人以駿馬和弓箭作為隱喻,表達了對被薦任的官員的贊賞和期望。他認為,優秀的人才不一定要出眾,就像良好的駿馬不一定要體型龐大,而是要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和潛力;優秀的弓箭不需要等到嚴寒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而是要隨時調整好狀態,保持強勁的力量和快速的反應。詩人還提到了宣城這個古老的城市,指出聽訟的人往往容易變得聾和愚鈍,而希望這位官員能夠明察秋毫,為宰相和百姓共同依賴。詩人還引用了開元時期的故事,提到了賜戒的令長和戒石,意味著古代的教誨和規范至今仍然有價值,希望這位官員能夠以此為戒,不忘初心,不偏離正道。最后,詩人以此詩贈送給行行,并表示希望對方不要怪他沒有陪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被薦任官員的贊賞和期望。通過駿馬和弓箭的比喻,詩人傳達了對人才的理解和評價標準,強調了才能和潛力的重要性。詩人還通過提到宣城和開元時期的故事,強調了古代智慧和教誨的價值,表達了對官員的期望和希望。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被薦任官員的美好祝愿和期待,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采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