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孫隱之都官通判秀州 / 作者:梅堯臣 |
柳條枯落盡,不折意徘徊。
泛汴趨殘水,到吳看早梅。
無耽聽鶴唳,有信寄鴻來。
聞說閭亭改,靈光化劫灰。
|
|
送孫隱之都官通判秀州解釋: 《送孫隱之都官通判秀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條枯落盡,不折意徘徊。
柳樹的枝條已經干枯凋零,但它們依然掛在那里,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泛汴趨殘水,到吳看早梅。
我乘船漂流在汴河上,向著殘破的水面駛去,前往吳地欣賞早春的梅花。
無耽聽鶴唳,有信寄鴻來。
我無心去傾聽鶴鳴的聲音,卻有一封信寄給了遠方的親友。
聞說閭亭改,靈光化劫灰。
我聽說閭亭已經改變了,靈光已經化作了塵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柳條的凋零、汴河的殘破、吳地的早梅、鶴鳴的聲音以及閭亭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柳條的枯落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汴河的殘破則暗示著社會的動蕩和變遷。詩人通過對早梅的贊美,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友情和親情的思念之情。最后,詩人提到閭亭的改變,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世事的無常,靈光化作塵埃,寓意著一切都會歸于平凡和塵世。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變遷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人通過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親情友情的思念,展現了人們對美好和溫暖的向往。整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感慨,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