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羊山 / 作者:梅堯臣 |
亂石若群羊,緣崗臥斜日。
曾非左慈化,更想初平叱。
無膻穴蟻去,有乳寒泉出。
誰憶濡陵原,累累冢傍質。
|
|
臥羊山解釋: 《臥羊山》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臥羊山的景色和歷史背景,同時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山上亂石如群羊般分布,崗上斜陽映照著山的輪廓。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感覺。詩中提到了左慈,他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道士,具有神奇的變化能力。這里作者用“曾非左慈化”表達了山上景色的真實自然,沒有經過人為的改變。
接著,詩中提到了“初平叱”,這是指初平年間的叱咤風云。初平年間是指宋太宗趙匡胤在位期間,這段歷史時期充滿了戰亂和動蕩。作者通過提到初平叱,表達了對那段歷史的思考和回憶。
詩中還提到了“無膻穴蟻去,有乳寒泉出”,這是在描繪山上的自然景觀。膻穴是指山中的洞穴,蟻去表示洞穴中沒有螞蟻的痕跡,乳寒泉則指山上的泉水清涼宜人。這些描寫展示了山中的寧靜和原始之美。
最后,詩中提到了“濡陵原”和“冢傍質”。濡陵原是指濡水河畔的平原,冢傍質則指墓地旁的質樸之物。這些詞語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臥羊山》通過描繪山的景色和融入歷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山中的寧靜和原始之美,同時也反映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