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韻和通判把菊有寄 / 作者:梅堯臣 |
湖邊草樹多,蠹葉已少色。
唯菊不畏霜,淡艷如有德。
自與蘭并生,非因人所植。
愛貴曾未厭,秋日短苦逼。
朋好各相望,采持空嘆息。
臨杯不能飲,對案不能食。
借問君何憂,節(jié)物感人極
|
|
依韻和通判把菊有寄解釋: 《依韻和通判把菊有寄》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邊的草木繁茂,蟲蛀的葉子已經減少了顏色。
只有菊花不畏懼霜冷,淡雅而美麗,仿佛有著崇高的品德。
它自然地與蘭花共生,不是人為所栽種。
我對它的鐘愛從未厭倦,秋天的日子短暫而痛苦。
朋友們彼此相望,采摘著菊花,卻空慨嘆不已。
我舉杯卻無法飲,面對酒席卻無法進食。
請問你為何如此憂愁?這節(jié)令的變遷讓人感傷極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菊花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喜愛和對節(jié)令的感傷之情。
詩中描述了湖邊的景色,草木叢生,唯獨菊花散發(fā)著淡雅的色彩,它們不畏寒霜,仿佛有著高尚的品德。這種對菊花的贊美,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的品質的贊賞。
詩人提到菊花與蘭花自然共生,沒有人為的干預。這里可以看作是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追求。
詩人表達了對菊花的鐘愛之情,并表示自己從未對菊花產生厭倦之感。對于秋天的短暫和苦澀,詩人也表示深深的感慨。
朋友們在菊花盛開的時候相聚,采摘菊花,但詩人卻無法盡情地享受酒宴,不能吃喝是因為對節(jié)令的感傷而無心歡聚。
最后,詩人向朋友提問,詢問他們?yōu)楹稳绱藨n愁。這種提問是一種借景抒懷,通過描繪菊花和節(jié)令變遷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嘆和思考。
整首詩以菊花為象征,通過描繪菊花的美麗和堅韌,以及對節(jié)令變遷的感慨和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追求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