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時行孝文 / 作者:白居易 |
晡時申,父母堂前莫動塵。
縱月些些不稱意,向前小語善諮聞。
|
|
十二時行孝文解釋:
《十二時行孝文》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晡時申,
父母堂前莫動塵。
縱月些些不稱意,
向前小語善諮聞。
中文譯文:
午時已過,已到申時,
在父母的庭前不要攪動塵埃。
即使有些不如意的事情,
也應該向前,虛心傾聽他們的小言諫。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孝道的贊美和倡導。白居易以十二時辰作為詩歌的背景,將孝道與時間聯系在一起,強調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
首先,詩中的“晡時申”指的是午時已過,已到申時,這是一天中的第九個時辰,表示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半。這里可以理解為時光飛逝,人生短暫,應該抓住時機盡孝。接著,詩人提醒人們在父母的堂前不要攪動塵埃,這里的“堂前莫動塵”可以理解為不要給父母添亂,不要做出讓他們操心的事情,尊重他們的意愿和生活環境。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提到即使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應該向前,虛心傾聽父母的小言諫。這里的“縱月些些不稱意”表示即使遭遇不如意的事情,也不應該放棄孝道,而是要以謙虛的態度,傾聽父母的勸告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行為,不僅可以表達對父母的孝心,還可以獲得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從而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整首詩詞簡潔明了,語言優美,通過對時間、父母和孝道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孝敬父母的理解和倡導。這首詩詞在唐代廣為流傳,至今仍然被人們傳誦和賞析,成為了傳統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