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王介夫蒙亭記因記題蒙亭 / 作者:梅堯臣 |
五年將五十,尚未暇讀易。
一聞蒙亭說,乃見適所適。
維時明進退,巖不在泉石。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雞跖。
床頭龍唇琴,案上科斗籍。
風物稍佳時,把酒會三益。
況以兄為郎,仕也人豈迫。
重之愛之深,自匪逢時客。
|
|
觀王介夫蒙亭記因記題蒙亭解釋: 《觀王介夫蒙亭記因記題蒙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年將五十,尚未暇讀易。
一聞蒙亭說,乃見適所適。
維時明進退,巖不在泉石。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雞跖。
床頭龍唇琴,案上科斗籍。
風物稍佳時,把酒會三益。
況以兄為郎,仕也人豈迫。
重之愛之深,自匪逢時客。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梅堯臣五十歲時的心境和感慨。他表示自己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還沒有閑暇的時間來研讀易經等經典著作。然而,當他聽到有關蒙亭的傳聞時,他決定去看看,結果發現這個地方確實非常適合他。他認為時機明晰,進退有度,就像山巖不離泉石一樣。他穿著樸素的服飾,卻能在山間享受美味的雞肉。他的床頭放著一把珍貴的龍唇琴,案上擺放著重要的文獻。在風景宜人的時候,他會拿起酒杯,與朋友們一起歡聚。更重要的是,他的兄弟是一位官員,但他并不迫于仕途的壓力。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不像是偶然相遇的客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人情和人生的感悟。作者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心境,展示了一種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他并不追求權勢和財富,而是注重內心的寧靜和情感的真摯。他通過與自然的親近和與朋友的交流,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滿足感。詩中的蒙亭成為了他心靈的寄托,象征著他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淡泊而豁達的生活哲學,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